這部片應該可以榮登我看過的所有電影前五名了吧,
女主角萊莉是個11歲的少女,天真開朗又活潑,
故事裡設定每個人都有五種情緒,然後在我們腦裡有個控制台,
控制著我們的長短期記憶啊,核心記憶啊,其實這部片提到挺多腦科學的,
雖然是卡通片我卻覺得裏頭想表達的可能小孩子會看不懂,感覺上更適合大人看。
推薦指數 :
可愛指數 :
面紙指數 :
萊莉的腦中有五個個性島,友情、家庭、淘氣、誠實以及曲棍球,
而對於小萊莉來說,核心記憶大多屬於快樂的,
因此在大腦控制台中,樂樂等同於老大,大多數的情緒都是由他來主宰,
我想這些對於情緒的鮮明設定,一看就可以知道哪個人物主宰哪個情緒,
接著,跑完一輪大腦設定後,
萊莉要搬家了,
從小時候便一直待著快樂小鎮搬到城市去,離開原本熟悉的環境,人都是會有點害怕緊張的,
小萊莉當然也不例外,只是萊莉盡量想了些快樂的事來壓抑住心中的緊張和害怕,
例如新家會不會更漂亮生活會不會更有趣啊,只是事與願違,
新房子又破又舊,且搬家公司出了錯,要後天才能將行李帶到,
小萊莉覺得所有的一切好像都變了,他的情緒開始錯亂,
無論是萊莉還是我們,我們總是學著去壓抑悲傷難過憤怒和緊張,
假裝笑著面對一切事情就會變好,如同萊莉的母親跟他說的,
事情變成這樣爸爸也很難過啊,我們不可以再讓爸爸擔心。
隔天萊莉去上學,老師要他自我介紹,萊莉開始回想自己過去在小鎮上的快樂生活,
此時在大腦中樂樂發現憂憂碰了核心記憶球,讓原本都是快樂的核心記憶球變成憂傷,
萊莉便在課堂上哭了起來,
樂樂很緊張地要去阻止憂憂再去碰其他的核心記憶球,
於是就發生了意外,兩人掉到長期記憶區,
必須想辦回到大腦控制中心。
此時的萊莉,不快樂但也不敢悲傷,情緒一團混亂,
爸爸在晚餐時間時關心了萊莉的新生活,
而萊莉只能用憤怒來表達自己的不適應和不快樂,但因為不懂得表達情緒的萊莉立即被爸爸斥責,
讓他回房間好好想想,我認真覺得這部片大人真的很需要去看一下,
其實每個小孩都在學習跟自己的情緒相處,
而大人必須試著去了解孩子的情緒,
而不是單純的覺得自己的孩子只是進入叛逆期,
如同前面媽媽勸萊莉要開心不要讓爸爸擔心,
孩子漸漸長大開始覺得很多事情無法跟父母說,
因為許多東西到父母那,他們並不重視,
久了孩子甚麼都不說,學會隱藏自己的情緒,大家不妨想想,
我們每一個人不是都這樣長大的嗎,我們都會有個自我懷疑期,需要別人的肯定,
就像是萊莉的個性島,因為懷疑自己因為不再從裏頭得到成就和快樂漸漸崩塌,
有的時候只要一秒,或只要一句無心的話,就可以左右孩子一輩子的價值觀。
此時憂憂和樂樂遇到了萊莉小時候幻想的玩伴冰蹦,
冰蹦正是代表了小萊莉天真的幻想,粉紅色的毛絨大象,
三人在長期記憶區跑來跑去(?),想要一起找出回到控制台的方法,
但因萊莉個性島的崩壞,冰蹦和樂樂掉到了長期記憶垃圾區,
最後冰蹦用萊莉小時候幻想的火箭讓樂樂飛出了垃圾區,
而自己卻慢慢消失了,其實我們看到這都明白,
隨著萊莉的長大,小時候的幻想空間變小了,我們都長大了,開始學會不做夢不幻想,
到這裡,我真的是不小心掉了兩滴淚,
接著樂樂也發現了其中一顆核心記憶球,
原來是因為萊莉傷心難過,而萊莉的爸媽找了萊莉的朋友來安慰他,
她才破涕為笑,樂樂也發現,人的情緒是一體兩面的,
只有讓周圍的人知道你難過,他們才有辦法來幫助你解開你的情緒。
而萊莉此時因為剩下來的三個情緒,怒怒、厭厭、驚驚的作用下,
他突然覺得只要回到小鎮上就可以過回原來的生活,
因此偷了媽媽的信用卡,買了車票搭上車準備離家出走想回到小鎮,
卻因為個性島的誠實讓自己良心不安,
回到主控台的憂憂和樂樂,樂樂此時已經明白只有讓萊莉的爸媽知道萊莉其實很難過,
萊莉才能開始過新生活,於是讓憂憂去碰了主控台,
在車上的萊莉突然明白,
自己必須告訴父母心裡真的感受,
才能解決問題,於是萊莉下了車衝回家對父母大哭然後說出自己真的很想念以前的生活,
萊莉的爸媽開始安慰他然後鼓勵他,萊莉也決定開始邁向他的新生活,
而他大腦中的五種情緒也可以自由的切換控制。
說穿了,這麼感慨萬千無非是因為看了一個小女孩登大人的過程,
有時候我也覺得進入了複雜的社會後,你想哭的時候不能哭想笑的時候不能笑,
小時候笑是一種情緒,長大後笑反而變成只是一種表情,
學會隱藏學會逞強,有的時候真的必須坦率的面對,讓別人知道你需要幫助,
只是逞強久了,有時候連此時該哭該笑都還真的不知道了。